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能源部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时间:2024-07-22 19:17:2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9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能源部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能源部


能源部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1990年10月5日,能源部

第一条 为使部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国务院《法规、规章备案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部规章,是指能源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能源部法规工作程序暂行规定》所制定的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能源部和部归口管理、经国家授权行使部分行政职能的单位依职权制定的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的总称。
第三条 根据国务院《法规、规章备案规定》第三条,部规章向国务院备案。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地方煤矿联合经营开发公司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能源部备案。
第四条 部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由政策法规司归口管理。
第五条 部规章主办单位应在规章发布之日起20日内,将规章正式文本一式十八份、起草说明和有关材料各一式八份送政策法规司。
部规章主办单位应按下列内容提交简要的起草说明:
一、立法目的及其依据;
二、起草过程和主要内容;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规范性文件主办单位应在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20日内,将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及其附件各一式三份送部政策法规司。
第六条 报部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由政策法规司负责审查,具体内容为:
1.规范性文件是否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违背;
2.规范性文件是否与现行的有关部规章或国务院其他部门规定相矛盾;
3.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发布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和规范化要求。
第七条 经审查发现的问题,分别按下列规定处理:
1.规范性文件与国家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相违背的,经政策法规司报部长办公会议审定后,由部长签署予以撤销、改变或者责令改正。
2.规范性文件与国务院其他部门规章相矛盾的,由政策法规司在备案时向国务院法制局报告并申请协调。
3.规范性文件与现行的有关部规章相矛盾的,由政策法规司报请主管部长进行协调;主管部长认为必要时,可报请部长办公会议决定。
4.规范性文件不符合规范和制定程序的,由政策法规司提出意见,并转告主办单位处理。
第八条 备案的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其附件、起草说明必须完整,一律铅印或者打印,不得以手抄件、会议文件和文件汇编的撕页或复制件报送。
报送国务院备案的部规章和备案报告均要加盖部印章。
第九条 部规章主办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不送或不按时送备案件的,由政策法规司通知主办单位限期送到并达到规定的要求。对逾期仍未送到的,由政策法规司向部有关领导汇报,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煤炭厅(局)、电力局和电业管理局应每半年将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及本部门发布的重要能源地主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正式文本一式三份送部政策法规司备查。
第十一条 《能源部法规工作程序暂行规定》第五章有关备案的规定,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政策法规司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商务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商运发[2004]3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厅(局):
近年来,酒类市场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严重,阻碍了酒类商品的正常流通;假冒伪劣酒类产品屡禁不止,假酒中毒死亡事件时有发生;酒类商品流通秩序混乱,无证无照经营严重,不正当竞争现象屡屡发生;不法经营者偷税漏税,国家税收大量流失。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酒类商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制约了酒类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而且严重地侵害了国家的利益,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通知》要求,决定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一、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酒类市场为目标,以破除地方保护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行为为重点,通过阶段性整治成果带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全面提高酒类市场监管水平,规范酒类市场经营秩序。
(二) 通过专项整治,实现以下目标:逐步清理、废除各地制定的阻碍酒类商品流通、不符合世贸规则的地方规定和做法;有效遏制无证无照、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促进酒类流通秩序明显好转;初步建立酒类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酒类监管体制,建立规范酒类市场秩序制度保障。
二、酒类市场专项整治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清理、废除阻碍形成酒类统一市场的障碍,破除地方保护。各地制定的酒类管理法规和文件对于稳定酒类市场发展、保证消费者喝上放心酒、维护国家和合法企业的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些地方的规定和做法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各地商务主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消除一切影响酒类流通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酒类商品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要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方封锁的规定》、世贸组织规则以及国家有关文件规定要求,认真清理、尽快修改或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文件。要检查本地酒类市场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得以任何名义限制或歧视合格的进口酒和非本地生产的国产酒进入本地市场,不得对本地产酒实行地方保护;要提高联合打击违法行为的意识。在对跨区违法活动的查处中,要从大局出发,地区间、部门间协同作战,密切配合,不得对本地酒尤其是制售假冒伪劣行为提供地方保护,要坚决把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对受地方保护主义阻碍无法查处的异地制售假酒案件要及时上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由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根据职能分工处理或联合处理,对查处结果公开通报。
(二)净化酒类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加大对酒类企业经营资格和商品购销合法性的执法检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酒类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经营条件、法定经营地址等的清理。通过清理建立酒类经营企业基本情况档案。要依法取缔无照(证)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不具备产品质量保证的企业(个体工商户),限期整改一批具有合法生产经营资格但经营行为不规范的企业,支持一批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经营行为良好的企业;对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企业(包括集贸市场、酒店、个体工商户)进行清仓查库检查。重点检查市场占有率大、品牌价值高、畅销品牌和散装酒。对查出的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全的酒类商品要一律封存,经抽样检验合格并纠正侵权行为后方可上市销售。对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不符合标识规定、以假充真、仿冒知名商品商标和名称等行为要进行严厉查处,并要追根溯源,从源头上根除制假窝点和侵权行为,要把这类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严厉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的白酒;要严厉查处大案要案,对阻挠检查、抗拒执法、继续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企业要依法从严处理;要将监管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对分散于社区、城乡结合部、村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品店、餐馆,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要特别防止假冒伪劣和有毒假酒流向农村。
(三)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建立酒类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上市酒类商品符合国家有关质量要求,让消费者喝上放心酒。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册酒类经营企业;要逐步规范批发企业的经营条件。要求酒类批发企业具备固定的、与经营规模相符的、符合卫生和消防要求的经营场所和仓储设施、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有熟悉酒类知识的专业人员、具有稳定的进货渠道和销售网络等。要建立酒类商品溯源制度。酒类经销单位购销酒类商品要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要建立严格的酒类购销存登记制度,要详细记载出入库、进货来源、销售去向、数量、时间,做到票随货走,货票相符。要加强对散装酒经营的管理。散装酒经营者要在固定地点贴标包装销售,盛酒容器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要标明酒的名称、原料、酒度、价格、出厂日期、生产企业、厂址等。要加强对酒类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实行白酒许可证制度,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销售白酒,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和用甲醇、工业合成乙醇勾兑白酒的违法行为。已经依法实行酒类许可制度的地区,要加强管理,严格审批制度。
(四)加大治本力度,巩固和发展酒类市场整治成果,从体制上保证酒类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清理整顿的同时,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酒类流通管理法规,建立酒类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管理体系,使酒类市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要研究制定酒类流通标准,研究制定酒类企业信用体系标准和监管措施。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总代理、总经销、电子商务等流通组织形式在酒类行业中的应用;要开展行业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酒类经营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各地商务管理部门要加快完善地方酒类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要坚持现行的有利于规范酒类商品流通秩序的有效做法。要发挥酒类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酒类行业自律。
(五)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酒类市场整治情况。宣传和报道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规范企业,增强酒类经销者的法制观念、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从合法、正规的渠道购进酒类商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要引导消费者到合法销售渠道购买酒品,营造规范秩序、打假保真的氛围。要建立举报制度,建立监督举报电话,充分发挥“12315”和“12365”举报系统的作用,各“12315”和“12365”举报中心要严格值班制度,认真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及时查处非法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行为,要对提供重要线索的举报人予以奖励,要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对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等违法和犯罪行为进行监督。        
三、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密切配合。酒类市场整顿工作要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方针,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成立联合工作组,联合工作组负责酒类市场整治工作的方案制定、督促检查以及综合协调工作。联合工作组在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设立办公室。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责任制,制订本地区酒类市场整治方案,并于2004年9月底前报商务部。
时间安排。2004年9月上旬,各地制订工作方案,动员部署开展酒类市场整治工作;2004年9月下旬至12月份,酒类市场整治实施阶段,各地全面开展酒类市场整治活动;2005年1月份为总结阶段。各地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总结本地区整治工作,并向联合工作组办公室报送总结材料;2005年2、3月份为检查阶段。联合工作组组织检查酒类市场整治情况。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充分认识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识到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是合法经营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呼声。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求真务实,转变作风,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强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切实保证酒类市场整顿工作取得实效,保证人民群众喝上放心酒,维护国家利益。


2004年8月2日


关于公布《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积极做好拾遗交公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一条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拾遗交公的好人好事,加强对拾遗物品的管理,便于及时地把失物送还原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拾遗物品,是指在本市各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团体和宾馆、大厦、旅店、招待所、公园、戏院、车站、码头、车船上等公共场所以及城乡地区拾获他人遗失的财物。
第三条 拾遗物品统一由公安机关管理。市公安局应根据本办法精神制订实施细则,设立“拾遗物品招领处”,具体负责收集、登记、招领、上缴拾遗物品的业务。
第四条 凡拾获他人遗失的物品,按下列办法处理:(1)凡在公众地方拾获他人遗失物品无法交还失主时,请即送交当地公安派出所处理,由派出所在本辖区内招领十天;如过期无人认领,则由派出所移交公安分局招领一个月。(2)凡在机关、团体、工厂、企业、学校等单位范围
内拾获他人遗失的物品,应交该单位指定保管遗失物品的人事、保卫或行政部门,由该部门负责在其本单位范围内招领一个月,如到期无人认领,则由该单位移交所在地公安分局或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招领。不得擅自处理。如拾获非本单位所有的机密文件、资料图纸、重要证件、军用
物品(如枪枝、弹药等)以及其它危险物品、违禁物品,应即送交当地公安分局处理,不得在本单位招领。(3)拾遗物品在公安分局招领一个月后,如仍无人认领者,由公安分局移交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招领。(4)收到拾遗物品的单位,应将物品的名称、数量、特征以及拾获的时
间、地点等作详细登记,编号存放,并发给拾物人收据。
第五条 凡在本市遗失物品按下列办法认领:(1)在街道上遗失物品向遗失地公安派出所、公安分局查询;在单位或公共场所遗失物品,向主管部门(如公园管理处、汽车总站、旅馆服务台)查询。查询时应说明遗失物品的时间、地点及所失物品的名称、数量特征。如失物已有人交
来,查对属实,即可办理认领手续。遗失机密文件、资料图纸、重要证件、军用或危险物品,以及每件价值在二十五元以上的物品,在派出所或基层单位认领不获时,可直接到各区公安分局或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地址:中山五路173号,电话330003)查询认领。(2)失主
认领失物,须持有能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凭证认领。凡属国家机密文件、资料以及其他重要物品、证件,必须凭单位证明或公函才能认领。(3)失主委托他人代领的,要凭委托书、本人证件和代领人证件。(4)失主领回牲畜类,须向保管单位付饲养费。
第六条 拾遗物品招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由拾获收管登记之日起计算,如遗失物品是食物、牲畜或是其他不宜长期保管的物品,招领单位得视具体情况分别招领一天或若干天,如无人认领时,能拍卖的拍卖,将存款候领三个月),如到期无人认领,则由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列册
清点缴交市财政局。凡过期无人认领已折价缴交国库的拾遗物品一般不再办理认领、退还手续;如个别情况特殊,则另行处理。
第七条 各单位对拾遗物品必须妥善保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挪用、侵吞、冒领,违者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处理。
第八条 拾遗交公或者处理拾遗物品有显著成绩的个人和单位,应予表扬、奖励。
第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施行。
市革委会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三十日颁布的《关于管理招领拾遗物品的办法》同时废止。




1982年7月6日